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从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E·A)首次使用催眠术并运用于医疗到现在,催眠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像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都对催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催眠状态下,求治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秘密和隐私。换句话说,求治者在催眠状态下呈现一种缩小了的意识分离状态,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这样,心理医生对求治者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或采取模拟、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被催眠者可出现幻觉,或自然涌现,或在催眠师的言语暗示下出现。最常为视幻觉,亦可出现听、嗅、味、触以及其它幻觉。被催眠者又可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对周围的声响听而不闻,目塞耳闭,走向幻觉的另一面,这种现象被称为“负性幻觉”。
成年人被催眠以后,有时其心理活动可退行到他的童年时代,生动地回忆起儿时的事件,体验到儿时的情感,甚至又像儿童那样说话和行动。精神分析学派的催眠治疗医师常常暗示被催眠的病人退行到他的童年,以发掘受阻抑的心理冲突,重温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他们的被催眠者之中退行现象最为常见。
国奥心理医院通过多年的临床催眠案例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催眠师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其次,催眠治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切不可视为儿戏,任意滥用。一般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出于研究和治疗的需要,并在求治者自愿配合的况下,方可使用。再次,虽然催眠疗法也具有缺点,并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疗。一定要得到合格催眠师的合理评估方可评估。